1 条题解
-
0
分析与题意解读
题目背景
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经典的分形图案生成算法,具体来说是生成一个 科赫雪花曲线(Koch Snowflake) 的一维变体——科赫曲线(Koch Curve)。科赫曲线是一种典型的自相似分形图形,其生成过程通过递归实现。
题意解析
输入
- 一个整数
n
,表示生成科赫曲线的迭代次数。 - 每次迭代会将当前线段替换为更复杂的形状。
输出
- 对于每次输入的
n
,输出对应的科赫曲线字符串形式。
生成规则
-
初始状态:一条完整的直线,用字符
' '
表示。 -
每次迭代:
- 将每一段直线替换为由四部分组成的新结构:
原始线段 -> 左边三分之一保持不变 -> 中间三分之一变为 `'-'` -> 右边三分之一保持不变 -> 最后插入一个 `'-'` 形状
- 例如,初始状态为
" "
,经过一次迭代变为" - "
, 再次迭代变为" - -- - "
。
- 将每一段直线替换为由四部分组成的新结构:
-
第
n
次迭代完成后,输出最终生成的字符串。
算法分析
关键点
-
递归思想:
- 函数
dfs
负责递归地处理每个子区间,每次将区间分成三份并分别处理。 - 当区间长度为 1 时,直接填入
'-'
。
- 函数
-
字符串初始化:
- 每次根据
n
的值动态调整字符串长度为 。 - 使用
memset
初始化字符串为空格。
- 每次根据
-
时间复杂度:
- 每次迭代字符串长度变为原来的 4 倍,因此总复杂度为 。
示例说明
假设输入
n = 3
,生成过程如下:- 初始状态:
" "
- 第 1 次迭代:
" - "
- 第 2 次迭代:
" - -- - "
- 第 3 次迭代:
" - -- - --- -- - "
最终输出为:
---
标程
#include <iostream> #include <cstring> #include <cmath> using namespace std; char ans[1000000]; void dfs(int s, int e) { int i, len; if (e - s == 1) { ans[s] = '-'; return; } len = (e - s) / 3; dfs(s, s + len); dfs(s + 2 * len, e); } int main() { int n, len; while (cin >> n) { len = (int)pow(3.0, n); memset(ans, ' ', len); // Initialize only the needed portion dfs(0, len)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cout << ans[i]; cout << endl; } return 0; }
总结
这段代码通过递归实现了科赫曲线的生成过程,能够正确生成指定迭代次数的分形字符串。虽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高,但其简洁性和优雅性使其成为经典案例。
- 一个整数
- 1
信息
- ID
- 1876
- 时间
- 1000ms
- 内存
- 256MiB
- 难度
- 10
- 标签
- 递交数
- 3
- 已通过
- 1
- 上传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