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条题解
-
0
「BalticOI 2016 Day1」螺旋 题解
- 题目解析
1.1 问题描述
给定一个 的矩阵,从中心 开始按逆时针螺旋方向填充数字:
数字 在中心
数字 在 (中心右侧)
继续逆时针螺旋向外填充
对于 个矩形区域查询 到 ,求区域内所有数字之和模 的结果。
1.2 坐标范围
1.3 数据规模
最大可达
需要高效算法,不能直接模拟填充
- 算法思路
2.1 螺旋矩阵结构分析 分层结构:
第 层:中心点,数字
第 层:从 到 ,构成边长为 的环
每层数字分布有规律的数学模式
关键观察:
螺旋矩阵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和规律性
可以通过数学公式直接计算任意位置的值
区域和可以通过积分思想计算
2.2 象限分解策略
将矩阵按坐标轴划分为四个象限:
第一象限:
使用 Sol1(x, y) 计算从 到 的区域和
第二象限:
使用 Sol2(-x, y) 计算(坐标取绝对值)
第三象限:
使用 Sol3(-x, -y) 计算
第四象限:
使用 Sol4(x-1, -y) 计算
2.3 多项式求值方法
核心函数 calc(n, v):
实现多项式求值:
其中系数向量 通过数学推导得到
对应螺旋矩阵求和的封闭形式
数学原理:
螺旋矩阵的区域和可以表示为关于坐标的多项式
使用二项式系数进行多项式求值
预计算逆元用于模运算
2.4 二维前缀和容斥
对于矩形区域 ,使用标准容斥:
sum=$f ( x 2 , y 2 ) − f ( x 1 − 1 , y 2 ) − f ( x 2 , y 1 − 1 ) + f ( x 1 − 1 , y 1 − 1 )$
其中 表示从 到 的区域和函数。
2.5 边界情况处理
坐标轴归属:
或 的边界线需要正确划分到相应象限
第四象限与第一象限在 轴上的重叠需要特殊处理
对于跨越多个象限的矩形,分别计算各象限贡献后求和
2.6 算法步骤
预处理:计算 到 的模逆元
查询处理:
根据矩形位置确定涉及的象限
对每个象限分别计算区域和
使用容斥原理组合结果
结果输出:输出模 后的结果
- 复杂度分析
3.1 时间复杂度
预处理:,仅预计算少量逆元
每次查询:,常数次多项式求值和容斥计算
总复杂度:,完美处理 的限制
3.2 空间复杂度
,仅存储常数个变量和系数向量
- 总结
4.1 算法亮点
数学建模:
将几何填充模式转化为多项式求值问题
利用组合数学性质实现高效计算
问题分解:
通过象限分解简化问题复杂度
每个象限有独立的数学规律和求解方法
高效实现:
避免直接模拟填充,支持 的大数据范围
常数时间处理每个查询
4.2 适用场景
这种方法适用于:
具有规律性填充模式的矩阵问题
大规模数据范围的区域求和查询
需要数学推导和公式优化的场景
4.3 核心思想
本题展示了"数学建模+组合计算"的解题范式:
深入分析问题本质和数学规律
建立模型将问题转化为可计算形式
设计算法利用数学性质优化性能
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大规模计算问题时具有重要价值。
- 1
信息
- ID
- 3115
- 时间
- 1000ms
- 内存
- 256MiB
- 难度
- 10
- 标签
- 递交数
- 1
- 已通过
- 1
- 上传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