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条题解
-
0
取石子游戏(带合并操作)题解
题目理解
这是一个组合博弈问题,与传统Nim游戏不同,玩家除了可以取石子外,还可以合并石堆:
- 操作1:从某堆取走1个石子
- 操作2:合并任意两堆石子
- Alice先手,无法操作者输
核心算法
算法标签:
组合博弈
动态规划
状态设计
记忆化搜索
必胜必败态分析
1. 状态设计的关键洞察
传统SG函数难以直接应用,因为合并操作改变了堆的结构。代码采用了巧妙的分类方法:
- a:大小为1的石堆数量(单石堆)
- b:其他堆的"操作数"(非单石堆的等效值)
对于非单石堆,大小为 的堆贡献 到 :
- 次取石操作(每次取1个)
- 1次合并操作(作为被合并的一方)
2. 状态转移分析
状态定义:
f[a][b]
表示当前有a
个单石堆,其他堆等效操作数为b
时,当前玩家的胜负情况(1胜,0负)五种转移方式:
// 1. 从单石堆取走一个 if (a && !dp(a - 1, b)) return v = 1; // 2. 从非单石堆取走一个或合并两非单石堆 if (b && !dp(a, b - 1)) return v = 1; // 3. 合并两个单石堆 if (a >= 2 && !dp(a - 2, b + (b ? 3 : 2))) return v = 1; // 4. 合并一个单石堆和一个非单石堆 if (a && b && !dp(a - 1, b + 1)) return v = 1;
3. 边界情况处理
if (!a) return v = b % 2; // 只有非单石堆,胜负由操作数奇偶决定 if (b == 1) return dp(a + 1, 0); // 特殊处理:单个非单石堆退化为单石堆
算法流程
步骤1:状态编码
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{ cin >> x; if (x == 1) a++; // 单石堆 else b += (b ? x + 1 : x); // 非单石堆贡献 }
步骤2:记忆化搜索
int dp(int a, int b) { if (v != -1) return v; // 记忆化 // ... 状态转移逻辑 }
步骤3:胜负判断
if (f[a][b] == 1) cout << "YES" << endl; // Alice必胜 else cout << "NO" << endl; // Alice必败
复杂度分析
- 状态空间:,其中 ,
- 单次查询: 记忆化访问
- 总复杂度:预处理后
算法标签总结
主要标签
组合博弈
- 问题分类动态规划
- 核心解法记忆化搜索
- 实现方式
技术标签
状态压缩
- 将石堆分类为(a,b)状态必胜必败态
- 游戏理论分析递归搜索
- 深度优先遍历状态空间
博弈论标签
impartial game
- 公平博弈状态转移
- 操作对应状态变化奇偶性分析
- 边界情况处理
优化标签
记忆化
- 避免重复计算状态分类
- 关键优化思路预处理
- 初始化DP数组
关键创新点
- 状态参数设计:将石堆分为单石堆(a)和其他堆(b),简化状态空间
- 操作数编码:用 表示大小为 的非单石堆的等效操作次数
- 合并操作处理:将合并操作统一纳入状态转移框架
样例验证
对于样例1:
1 1 2
- a = 2(两个单石堆)
- b = 2 + 1 = 3(大小为2的堆)
f[2][3] = 1
→ YES
这个解法通过精巧的状态设计和完整的转移分析,解决了带合并操作的取石子游戏这一复杂博弈问题。
- 1
信息
- ID
- 3528
- 时间
- 1000ms
- 内存
- 256MiB
- 难度
- 10
- 标签
- 递交数
- 1
- 已通过
- 1
- 上传者